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公告 >> 中医健康讲坛

【中医健康讲坛】科学防治脂肪肝 免得“肝”着急

  • 时间:2022年11月19日
  • 浏览次数:10309

  

                    本期主讲嘉宾:吴江区中医医院脾胃病科主治中医师李菊芳
  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及社会压力的增加,脂肪肝发病率迅速增长,已超过病毒性肝炎,一跃成为慢性肝病的首要病因,其发病原因常常与肥胖、酗酒、糖尿病等因素有关。但大多数患者对脂肪肝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任其发展的巨大危害性也被远远低估。
  “如果发现脂肪肝,请务必重视,因为脂肪肝是进展性的疾病,倘若不加以控制,则可能会发展为脂肪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吴江区中医医院脾胃病科主治中医师李菊芳提醒道。
  “沉默杀手”——脂肪肝
  脂肪肝是个“沉默杀手”,起病隐匿,发病缓慢,通常轻、中度脂肪肝患者大多没有明显临床症状,偶尔有疲乏感,或是在体检时偶然发现;重度脂肪肝可能有食欲不振、疲倦乏力、恶心、呕吐、黄疸、右上腹隐痛等不适症状,严重时会出现胆红素增高,或合并血糖、血脂升高。
  “其实,脂肪肝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肝外’影响较多,常与肥胖、血脂异常、糖尿病、高血压、高尿酸血症等代谢性疾病同时存在。”李菊芳说,多种因素并存者发生脂肪性肝病的概率更高。
  李菊芳说,脂肪肝虽然是可逆性病变,但如果已经影响了肝功能,且治疗不及时,单纯性脂肪肝就会发生肝炎,长期持续发展下去,会出现不可逆的纤维化。一旦纤维沉积越来越多,就可能发展为肝硬化,最终导致肝癌。
  中医治疗脂肪肝
  中医认为,脂肪肝属于“积证”。正如《内经》所说:“肝之积,曰肥气”,故也称之为“肥气病”,是指体内肥脂之气过多的蓄积于肝脏。由于过食油腻肥甘饮食,食而不运,脂膏留积于肝,从而导致肝脏功能失调,疏泄不利的一系列病症。
  李菊芳介绍,中医的治疗讲究辨证施治,对于不同体质的患者,通过望闻问切来判断疾病的病因,针对脂肪肝常见痰湿、湿热、血瘀、气滞的病因,灵活用药,从而针对性地治疗。
  “汤剂尤其适合有伴随症状的患者,例如腹部、肝区胀痛、困倦乏力、大便粘腻、舌胖苔白厚腻者,则为痰湿质,治疗需用茯苓、薏苡仁、陈皮等健脾化湿理气之品。若苔黄厚腻,伴有烦热、尿黄,则为湿热质,治疗上则需配合清热利湿之品,如荷叶、泽泻、虎杖等。”李菊芳解释道。
  中医讲究内外结合,除了内服药物,还有许多中医外治疗法同样有着一定的效果。例如:针灸、穴位贴敷、耳穴埋籽、穴位埋线等。其中,肥胖者可采用“针灸减肥”“埋线减肥”,通过刺激穴位在减重的同时协调脏腑、平衡阴阳、调和气血,调节脾胃虚弱、痰湿内盛等易胖体质,从而达到体重控制后不易反弹的临床疗效。
  如何预防脂肪肝
  李菊芳介绍,预防脂肪肝,更多的是饮食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第一,纠正不良饮食习惯。营养过剩、肥胖者应严格控制饮食,控制体重是治疗肥胖性脂肪肝最有效的方法;对于长期大量饮酒所致的酒精性脂肪肝,应及早戒酒;合并脂肪肝的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合并肝炎病毒的患者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
  第二,调整饮食结构。三餐膳食合理搭配,限制摄入过多的高脂、高糖食物,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提倡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糖低脂肪饮食。
  第三,适当增加运动。选择一种合适自己的有氧运动方式,如慢跑、快走、骑自行车、打太极、瑜伽、跳舞、打羽毛球、跳绳和游泳等,每周至少运动3次,每次30分钟以上。
  第四,谨慎用药。选用药物时要慎重,避免或少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勿擅自服用保肝药物或保健品,以免加重肝脏的负担。
  第五,定期复查。3-6个月复查1次肝功能和B超,对于转氨酶升高超过2倍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对症处理。
  健康贴士
  “管住嘴,迈开腿”是防治脂肪肝的根本举措,中医讲究饮食调和、饥饱得当,情志舒畅、肝气调达。科学的中医药治疗可以帮助消除脂肪肝,改善肝功能,有利于脂肪肝患者早日康复。
                              来源:融媒记者沈怡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