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健康知识 >> 老年健康

道法自然之——中医四时养生

  • 时间:2016年10月26日
  • 浏览次数:4813

  

  人类存在于天地之间,时刻受到天地变化的影响。人们要更好的生活于天地之间,就需要对天地变化的规律进行探索和认知。我们的先贤发现天地有自我平衡的能力或者规律。当天气突然变得很热的时候,常常过几天就要下雨,而热带的地方雨量基本比其他地方更多。如果一个地方太热又没有雨水来平衡,地球就生病了,这些地方常常会变成沙漠。春天树木生长,到了夏天就非常茂盛,盛极必反,这时秋天就来了,秋风如刀将树木茂盛生机砍伐一部分,以达到一个相对的平衡。而如果没有秋风的砍伐,树木过于繁密则易生病,常常因内郁而易折。取类比象人体犹如一个小天地,所以也要常常保持我们的身心处于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才能健康生活。当我们身心失衡的时候,就需要效仿天地自我调节,当自我无法调节的时候,就需要用药物来帮助我们调节,这大概就是中医所说天人合一的一种了。
  内经云:“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四时就是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
  先说一年四季养生。经云:“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先说春养肝,养者,顺也,即顺着春木的升发之性。我们知道春天万物回春,一片生机盎然,那么春天会有什么阻碍肝木的生发呢?在节气里 ,立春之后第二个节气就是雨水节。春天最怕的就是水不足, 民谚说‘春雨贵如油’就是这个道理。在我们人体会怎么样呢?当肾水不足,肝血亏虚的情况下,春天就容易上火,肝郁化火就容易克肺金,金被火克就会出现咳嗽。故而此时的咳嗽就不能一味的止咳了,而是要用补肾水的方法了,因为水能润金又能助肝木升发,一物两用。第二个要素就是温度,春天要温暖,古人说的捂春就是这个道理。春天属木,最怕倒春寒,一寒,树木升发之性受阻而生郁。郁而化热,因而春天会有很多小孩子发热就是此理。这个时候不可一味地用退烧药,而是要用温散之品散其外寒,不能阻碍肝木的生发。那么养生呢,我们就得注意不要过早的除下冬衣,不过早的吃寒凉的水果,食物以温热为好。比如枇杷是比较好的应季水果,其味酸甘, 酸能养肝,甘能生肺金,润肺止咳。
  夏季,夏者,热之始也。夏天热是正常的,不热就不正常了,天气热,万物的生长才更快更好,而在天气上来说这个时候雨水也增多了,热与水湿相合容易形成湿热,所以养生方面来说要出汗,汗出以散热(但不可过汗,过汗则伤阴),饮食上要以甘淡为主。现在人们一热就吹空调,里湿出不去就易犯疲乏、结石、颈椎增生等问题。
  暑(长夏),暑者,热之极也。此时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候。热盛则伤肺阴,这个时候适当的进食润肺之物,如梨、西瓜甘寒养阴之品。但又不可贪凉饮冷,因为阳气都处于人体的外部,体内反而阳气不足,贪凉则易损内阳形成腹泻、腹痛症状。
  秋天,秋主收敛。收敛阳气,也就是人体外面的阳气开始往内聚集了。这个时候暑气未完全消退,外暑气与体内寒气结合容易引起拉肚子。秋天后期,冬寒渐临,此时有利于阳气内敛,为了不影响肺金的收敛,不要过早的穿上冬衣,即为秋冻。这个时候要多吃一些有利肺收敛作用的(比如杏子之类)食物比较好。
  立冬之后冬天正式到来,冬主藏 ,藏阳气、藏精气也。饮食方面要多吃一些植物的块根类食品,要早睡晚起,尽量不房事,以保证精气的充足。然而冬天最怕不冷,不冷则精气难于收藏。来年春天容易发生风温疾病。原因就是真水不足,到春天阳气升腾时阴不济阳,形成虚火,虚火与春天风木结合就出现了风温病。
  此四时之常也。如春行夏令,春行秋令 春行冬令。夏行春令,夏行秋令,夏行冬令(比较少)。秋行夏令,秋行春令,秋行冬令。 冬行春令,冬行秋令。此天地之变也。变则人体难于适应,难于适应则容易生病。
  何为天人合一,天地顺时则合天地之气,天地逆时则改天地之气以合身,是为天人合一养生之道。
                                        (急诊ICU  朱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