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健康知识 >> 老年健康

冬病夏治正当时,穴位敷贴治咳喘

  • 时间:2010年7月23日
  • 浏览次数:4703

  

       三伏天来临,正是冬病夏治的绝佳时机,自我院开展三伏贴治疗工作以来,收到了患者的普遍青睐。
      冬病夏治”疗法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它是根据在《素问•四气调神论》中记载“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药王孙思邈说:“上医治未病之病,中医治将病之病,下医治已病之病”。所谓“将病之病”就是这种现在虽然未发,但却会在将来某个时候必发的疾病。那就要在未发之时,赶快去除其必发的条件——或主因,或诱因。
        人体阴阳和自然界阴阳变化是相一致的,人应在春夏时节保护体内阳气的生长,以顺应自然阳气的生长;在秋冬之时保养人体的阴气,使体内阴气得以收藏
       究竟如何理解“冬病”呢?
       传统意义上的“冬病”一般是指易于在冬季发病或者在冬季病情易加重的疾病。主要是人体易于受寒气侵袭的疾病。常见的“冬病”,如感冒、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这些疾病发作呈明显的季节性,并且在秋冬季发病率高,常反复发作。
        什么是“夏治”呢?
        就是针对冬季容易发作的的疾病在夏天时进行对症治疗,以期通过改善人体的阴阳平衡,来达到使冬病大大降低发病率和减缓症状,有些甚至可以达到根治的目的 。
      “三伏”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机,选择在夏季气温最高、阳气最旺之时,趁病情有所缓解,通过进行适当的治疗,增强患者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预防冬季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发作程度的目的。
        冬病夏治”最常采用的方法是“穴位敷贴疗法”。临床上“冬病夏治、穴位敷贴”常常简称为“三伏敷贴”。本方法具有局部刺激、经络调整等多种治疗作用,且操作简便,费用低廉,安全无毒副作用,因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  三伏敷贴”即是在夏天阳气最旺之时,顺应“天人相应”之养生大道,借天之阳而补人体之阳。夏至日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日子,古人认为夏至日“阳气之至极,阴气之始生”。 自然界如此,人身也是如此。此时阴气萌生,就意味着阴气将一天天增强,阳气将一天天减弱。对于冬季易患病的人来说,本身为阳气虚弱,发展至冬天则会出现阴寒内盛,从而产生疾病。而在阴气伏藏之时就采取治疗措施,“抑阴扶阳”,把“冬病”消灭在萌芽状态,这就是中医“治未病”、“未病先防”的预防思想。同时,借助伏天阳气偏盛,人身气血相对流畅,毛孔开放,此时应用温热性质的中药敷贴在人体相关穴位上,能更好地渗透、吸收,通过经络运行,使药物直达患处,从而充分发挥强壮阳气,温通经络,驱散寒邪的功效,治愈或减轻了“冬病”。 
      “冬病夏治”属于中医的内病外治法,其中使用最多的是敷贴疗法。通常采用将药物在特定穴位上进行贴敷,起到鼓舞正气、驱逐宿邪、痰饮和瘀血、疏通经络、活血通脉、温经散寒等作用,使人体阳气充沛,抗寒能力增强,经络气血贯通,并可针对个体体质不同,通过益肺、健脾、补肾等药物扶助人体的阳气,纠正虚寒体质,使气血流通顺畅,水谷精微输布正常,从而达到治本的目的。
        目前,我国各大中医医院均开展“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根据“天人相应”原理,特取每年初、中、末伏第一天进行中药穴位贴敷治疗,以扶正固本,防治“冬病”,可取得显著疗效。临床观察发现,凡经过3年或3年以上治疗者,许多病人经过治疗后发作症状明显减轻,发作间隔延长,甚至痊愈。
        今年的三伏的具体时间为:初伏:7月19日-7月28日;中伏:7月29日-8月7日;末伏:8月8日-8月17日。因此,今年“冬病夏治、穴位敷贴”的最佳时机就在7月19日、7月29日、8月8日这三天。每次贴敷4-6个小时,每年3次,连续敷贴3年以上。
        冬病夏治效果最为理想的是呼吸系统疾病,其适应症主要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过敏性鼻炎、变异性咳嗽等中医辨证属阳虚为主,或寒热错杂以寒为主的患者;也适用于怕冷、怕风、平素易感冒或冬季反复感冒的虚寒体质的患者。主治病症包括:①慢性反复发作性肺系疾病,如反复感冒、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阻塞性肺气肿、慢性咳嗽、肺间质疾病、肺功能不全,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鼻窦炎、慢性咽炎、咽部感觉异常等表现阳虚寒甚者;②小儿体虚、经常感冒咳嗽、消化不良(疳积)等;

       三伏贴使用方法(呼吸系统)
  1、清洁皮肤,局部穴位常规消毒,把药贴在大杼、肺俞、心俞双侧共六个穴位(见下图)。
  2、时间:在农历三伏天的头伏、二伏、三伏敷贴,每次4-8小时左右。
  3、根据“天人合一”的理论,每伏的第一天阳气最旺,是最佳贴敷时机。

 

  
六.三伏贴注意事项
    1、穴位贴敷治疗时,最好在环境温度适宜的房间内休息,否则影响药物固定而影响疗效。
    2、注意饮食调养,敷贴的当天不宜进食生冷、海鲜、鱼虾或辛辣刺激的食品及冷饮,应避免受凉。
    3、穴位敷贴部位水泡的出现与否,主要与患者的体质差异及敷贴治疗的时间长短有关。据临床观察,皮肤起泡后治疗效果往往更好。但如果灼热刺痛明显,需缩短贴敷时间,及时取下贴敷药物。
    4.忌过量运动 以免汗出过多,导致气阴两伤。


    顾淑萍